工作动态

绵阳“四化”并进 强力推进巡察到村全覆盖

发布日期:2020-04-22 16:17 来源: 市纪委(市监委) 作者:纪委管理员 阅读次数: 字体:[  ]

绵阳巡察工作信息 第11期

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,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,绵阳紧扣乡镇区划调整改革、村级建制调整实际,坚持政治方向、问题导向和价值取向,出台《关于深入推进巡察延伸到村(社区)的指导意见》,着力破解村社组织负责人“一肩挑”监督难题,切实提升基层监督能力和治理效能,打通从严管党治党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坚持网格化,贯通四级责任。着眼全市一盘棋,在统筹、责任上做文章,全力构建市县一体“四主”工作格局。市委主推,市委出台巡察延伸到村(社区)指导意见,确立一届内巡察乡镇(街道)全覆盖、延伸到村社全覆盖,建立指导督导、任务报备、目标考核、情况通报、工作约谈“五项制度”,健全分年实施、分类施策、分层推进、分县考核统筹推进机制,强化试点先行、抓点示范、因村施策,着力构建管党治党、基层权力监督和乡村治理工作新格局。县级党委主责,明确各县(市、区)到村社巡察党委直接领导、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、巡察机构推动落实的工作机制,健全统筹规划、年度推进、组织实施、听取研究、工作报备、激励考核五项责任,建立巡前、巡中、巡后工作责任清单,确保县(市区)党委履职尽责,当好主攻手,打好主动仗。乡村主改,按照“谁的问题谁买单”原则,压实乡镇(街道)党委巡察整改主体责任、村(社区)党组织具体整改责任,探索乡镇党委统一抓、分管领导联系抓、联系股室对口抓、乡镇纪委抓监督的“四抓工作”模式,推动巡察反馈意见真整实改。县级部门主治,针对巡察发现共性问题,按照“谁主管谁负责、谁监管谁负责”原则,由县(市、区)党委巡察办提出建议,县(市、区)党委安排相关县级职能部门牵头开展专项整治、系统治理,查漏补缺,标本兼治。

坚持清单化,强化贴身监督。着眼科学、合理、务实,在量身打造上下功夫,着力破解巡察“大水漫灌”、监督分散发散以及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问题。精准梳理对象清单。根据党组织类型、经济体量、资源禀赋、区位条件、干群关系等情况,要求各县(市、区)对所辖村(社区)开着全面调研摸排,科学分类,按照重点关注村、风险隐患村、一般普通村3个类型,对每一个村进行精准界定。目前,全市正按照城郊村、城中村、贫困村、乡村振兴示范村等7种重点,“三资”管理混乱村、软弱涣散村、干群关系紧张村、历史遗留问题村等5种风险隐患村,民风淳、体量小、信访少、党建好的4种一般普通村,逐一识别归类,为有的放失巡察奠定坚实基础。精准确定问题清单。在市县务虚研讨、广泛调研的基础上,把“三个聚焦”细化为3方面16项点位,拉出了贯彻不及时、落实不到位、损害群众利益、侵害群众权益、班子战斗力不强、政治引领不力、监督不严不实、基层治理问题突出等70余个具体问题监督清单,按图索骥,增强发现问题系统性和有效性。精准界定重点清单。聚焦村支两委“一把手”重点对象,村四职干部、监委主任、村民小组长、报账员等重点人,上级部署不落实、基层“微腐败”、民生领域、乡村治理、软弱涣散等重点问题,发现并推动解决问题,让巡察震慑常在、群众获得感常有。

坚持个性化,灵活巡察方式。着眼务实高效、简便易行,在短平快上下功夫,切实解决“巡不深、察不透”问题。量身定制“体检表”。根据重点关注村、风险隐患村、一般普通村的不同情况,因村制定巡察方案、组建队伍、选配力量,弱化动员反馈方式,强化群众发动,优化工作方法,简化巡察报告,更加注重简便简化,更加注重实效性。量身定制“扫描仪”。坚持因村施策,对重点关注村开展“直接对村式”常规巡察,进行全面政治体检;对风险隐患村探索开展交叉巡、提级巡、专项巡,灵活机动快速解决问题、赢得民心;对一般普通村采取“机动式”“点穴式”巡察,突出短平快,重在提质增效、稳步推进全覆盖。量身定制“监督哨”。探索群众易于接受、便于参与方式途径,通过赶场天摆摊设点、电视广播反复轮播、农贸市场要道张贴、流动党员微信群等把巡察发动深透到群众身边;坚持深入基层、直插基层,广泛在火塘边、院坝边、田坝边、犁耙边、茶桌边搜集社情民意,发现反映强烈问题;坚持老干部、老党员、老教师、老退伍军人、致富能人、乡贤“六必谈”,发现重点突出问题;坚持“三不两直接”,开门迎访、入户走访、重点探访、跟踪追访“四必访”,印证坐实问题。

坚持实在化,强化巡察整改。坚持民心民意就是整改落实风向标,着眼立查立改、吹糠见米,强化巡察联动整改,切实让群众感受到党的关怀、正风反腐就在身边。坚持快改实改。坚持发现问题条目化、巡察报告清单化,完善“反馈意见+问题清单”“共性问题+个性问题”的交办模式。针对群众反映强烈、且能够及时解决的民生问题做到立巡立改、真整实改;针对反映具体的问题线索快速移交、快查快办,及时回应群众关切、理顺情绪;针对“空壳村”支部、“不倒翁”支书、“候鸟型”干部等党建问题,坚持向乡镇(街道)党委移交同时,向县市区党委组织部移交,以解决问题的“立竿见影”赢得群众信任支持。深化标本兼治。从扎紧制度笼子入手,探索建立共性问题整改机制,加大对巡察发现典型问题通报力度,使未巡察村、社区对号入座,做到未巡先改;针对巡察发现“三资”管理不规范、常态化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不到位,农村道路、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乡村治理系统性、体制性、普遍性问题,形成专题报告,倒逼主管部门开展集中整治,提高基层治理效能。强化整改监督。建立完善巡察与纪检监察协作配合机制,加强对整改情况的实地督促了解、持续跟踪问效,深化以案促改、以巡促建,着力发挥“日常监督+自治监督”作用,形成“乡镇纪检专干+乡镇纪委委员+村务监督委员会”的整改监督链条,提高整改监督实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