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媒体发布

好风传家 | 寻根问祖 传承家风

发布日期:2023-11-30 14:38 来源: 市纪委(市监委) 作者:盐亭县纪委监委 阅读次数: 字体:[  ]


每逢春节祭祖,我总会问起母亲:外曾祖父的家乡在哪里?年幼时总是听外婆讲,外曾祖父是阆中人,12岁那年在田间干活贪玩,看到路过苍溪县的军队感到好奇,就从军了。解放后,他在四川江油落脚成家,因为种种原因,外曾祖父总共回了三次家,最后一次是在1953年,那时候外婆才1岁。

1985年,外曾祖父病逝,没能回到故乡成为他终身的遗憾。

外曾祖父是杨虎城部下少校军官,由于很少提及过往之事,外婆和母亲也只知道外曾祖父的父亲是医生,家里有四兄弟。每当外婆讲述她父亲的故事时,总是一脸惆怅。

我也曾多次到阆中古城游玩,总会想起外婆讲述的故事,所以我对阆中一点也没有陌生感,因为这是我从小听到大的名字。

去年春节,华发丛生的外婆迎来70岁寿辰,大家围着火炉聊天的时候,外婆又讲述起那段很少提起的“老故事”,虽滔滔不绝,心情却怅然若失。2022年初春,家里人决定开始“大海捞针"式的寻亲。我们陆续通过阆中市、南京市等多地政务部门以及抖音平台发布求助信息,然而得到的回复大多是信息太少、无法寻找。我也通过自己阆中的同学、朋友寻找祖籍,结果还是徒劳无功。

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在多次寻找无果的窘境下,我们找到了阆中杨氏家族群,在阆中市志办和杨氏家族的大力帮助下,寻亲的线索得以渐渐串联。外婆怀揣激动的心情,拨通了杨炳俊爷爷的电话,通过对外曾祖父的一番旧事讲述,确认这就是亲人无疑,七十岁的外婆潸然泪下,八十四岁的爷爷心中七十年的疑惑也终于有了答案。

纵然岁月更替,时过境迁,也淡化不了我们血浓于水的亲情,阻挡不了我们寻亲的步伐。2022年8月,我随外婆、母亲和两位姨娘驱车前往阆中寻亲认祖。

这一年,距离外曾祖父最后一次回家已经过去整整七十年。

美不美,乡中水;亲不亲,故乡人。刚下高速,阆中的亲人们已经在高速口等候,随着亲人们的车队,我们一路行驶在去往祖籍地的路上。窗边的光影随着车速快速闪动,时间似乎回到了民国四年的盛夏,外曾祖父就是踩着脚下的大路,跟随军队离开了家乡。到了祖籍所在地阆中市枣碧乡,还有大批亲人在等候我们,车刚停下就听到一个声音朝着外婆喊道:“嬢嬢,终于盼到您回家了”。

顶着烈日骄阳,我们一行人跟随亲人们来到外高祖父和外高祖母的坟前,祭拜先祖。外婆强忍着热泪说道:“第一次见婆婆爷爷就是在坟前祭拜”,随后外婆缓缓地从兜里拿出一个瓶子,将土壤撒在外高祖坟上,而这里面装的是外曾祖坟前的黄土。

时隔七十年,他们以这样的方式让外曾祖和外高祖重新团聚。

祭祀结束,我在坟前种下两株塔柏,寓意已逝的亲人像柏树一样万古长青,精神在后代子孙永世长存,福佑子孙万代。

夜晚,在炳俊爷爷的组织下,亲人们欢聚一堂,没有因为七十年的分隔而显得陌生,炳俊爷爷与外婆热络地聊起外曾祖生前的事情,我望着窗外的嘉陵江,再次回想起童年时外婆向我讲述外曾祖故事的情景。终于,时隔七十年的相聚,让这份亲情得以延续。

家风传统亲情结,美德传承代代存。先辈们用辛勤劳作,换来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。作为晚辈的我,将始终保持对先辈们的缅怀之情,传承好家风,践行好家训,用他们崇高的精神指引未来的前进之路。

(文中的“我”为第三纪检监察室干部刘衡)